因為我的西向陽台很熱,想要找一些耐熱的植物來種,當然第一個想法就是"樹",總覺得樹都是全日照,在大太陽下一整天都可以活得很好,更何況是在我家陽台,所以就在去年(2009年)第二次籮筐會(農曆8月14)時,買了第一顆"高嶺杜松",回家後,不到1個月就掛了,枯的速度很快,於是不死心,在同年第三次籮筐會(農曆9月15)時,再買進第二顆"杜松",經過快一年的"照顧",讓它成功的活到現在。

▼杜松-買入時已經有造型了,只要維持它的型就很好看了(2010/5/8拍攝)

       杜松(JuniperBerry)]在網路上找到資料,發現它的學名為Juniperus rigida Sieb,et Zucc,別名:歐洲刺柏、普圓柏,科屬別為" 柏科、 檜屬"。
        購入這棵杜松的當時,也是考慮很久,深怕又掛了,還好老闆很好心,告訴我不少照顧杜松的方法,還幫忙換盆,說我之前死的那一盆是水土不服(自己換盆,土質不對),所以才會枯死的,這一盆如果依他教的方式種,應該是可以活的。這棵杜松是以素材的型式出售,價格不高(300元),它原來是種在"紅色大塑膠盆",它當時有經過修剪與整枝(架附鐵絲),當時為了讓老闆換盆,我還特別回家拿盆子給老闆換,還好盆子可以"塞"得下這棵杜松。

▼剛買回來的時候"五花大綁",紅色塑膠繩是要固定樹幹及根系(2009/11/14拍攝)


        我的這一盆杜松的土是"全砂"(河砂),老闆叫我每天要泡水3~5分鐘,水要蓋過土的上層,說因為是砂,所以很容易乾,排水很快,所以用泡的才能讓水全部滲進盆子內,還交代我紅色塑膠繩及鋁線不要拿掉,等到隔年3個月份再拆掉,於是我真的很小心的照顧它,每天拿了一個水桶,讓它"泡澡",經過了一整個冬天的等待,在今年(2010年)春天,終於看到它旺盛的活力與松柏特有的優美型態。

▼終於將它的的"固定繩及鋁線"拆掉了,讓它自由了


▼春天長了不少的新芽


        杜松的"小芽",在春天、夏天時,會一直的持續生長,要時常做"摘芽"的作業,避免長得太長,而且摘芽後會再長出更多的小芽。我的杜松有2~3支的枝幹沒有長葉(枯掉),我就學書本,做樹枝的"剝皮'(書本稱這種型式為--"樹枝為神技,樹幹為舍利幹"),不過做得很不自然,沒有像書本那麼好看

▼做摘芽作業及架上一點鋁線做整枝,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型


▼摘芽是選較長或外圍頂芽,徒手摘除(不用剪刀,因為容易傷到葉子)


▼不要心疼這些芽,因為摘掉後,會長出更多的小芽出來


          下圖是我的第一棵"已故"的高嶺杜松,買回來不久就幫它換盆,介質全用赤玉土,每天澆水,不到一個月就掛了,全株乾枯,沒得救,我想有幾種可能,第一,土不對,看書說杜松的介質要"砂七、赤玉土二、桐生砂一";第二,可能這棵杜松原來的生長環境是在上山或較涼、較溼的栽培園,到了我的西向陽台,又乾又熱,不適應,所以才會掛掉。
        所以後來我要買盆栽時,都會注意"原栽培地點",都會特別問老闆的栽培地點是在平地或山上,大部份得到的答案都是"平地",不過有些有良心的會"老實說"或有拿名片告知地點,讓我安心。

▼已故的高嶺杜松(素材80元)


▼再來一張杜松特寫,看起來"古木與新枝",有點不搭的畫面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家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