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陀是南部高雄的小鄉村,它是個不熱閙、靠海魚村,但它卻是我的故鄉,小時候對鄉裡沒什麼特別印象,只知道海邊有很多魚塭,還有在家常常吃到海鮮,其它通通沒印象,感覺很平淡,但這幾年彌陀鄉持續推廣有特色的農產品-"虱目魚",並突顯一鄉一休閒的鄉土情懷,很成功的讓大家知道"彌陀"這個地方,它就是"虱目魚的故鄉"。
▼今年的虱目魚節在2010/12/4~12/5熱閙的舉行
彌陀每年都會辦"虱目魚節",今年已經是第12回了,回想第一次時,那是在鄉裡的"濱海遊樂區"舉行,剛好遇上颱風,只有辦了1天,第2天就取消了,很掃興、也不熱閙,那時候只有鄉裡的村民來棒場,也沒有很多表演及活動,跟現在比起來,真是差太多了,現在的虱目魚節有表演、文化列車、牛車之旅、雲梯車體驗、皮影戲、搭遊艇出海,還有好吃的虱目魚大餐,熱閙非凡。
▼彌陀是"虱目魚的故鄉",以"虱想起"做為活動的主題
虱目魚--學名 CHANOS CHANOS,英文名Milk Fish(牛奶魚),虱目魚以往的印象是"好吃但刺很多",這次在文化列車之旅,聽解說員說,才知道虱目魚全身有222根魚刺,超多刺的,所以我在吃都只吃是魚肚(沒刺)。為什麼它又稱為Milk Fish(牛奶魚),在網路資料說它的肉質肥厚,熱量高,能補充體力,自古就是有名補品,且它含有17種胺基酸及豐富的膠質、鈣質、磷質等營養素,其胺基酸對入體的肝臟有很好養護作用,膠質、鈣、磷能補充女性、老年人的骨質,並有強筋潤膚、安益心神的作用。它與鮭魚相比,虱目魚的維他命A、鈣、磷等營養素更高一些,而膽固醇含量則低許多,因此十分適合發育中的人與過勞者食用。另外,虱目魚又有'國聖魚' 之稱,是鄭成功到台南時,當地居民獻上此魚,而得鄭成功所賜名,延用至今有國聖魚之稱。
▼虱目魚又叫Milk Fish(牛奶魚),這次參加虱目魚節才發現的(以前都只知道吃而已)
彌陀是個靠海的漁村,因為地理位置及軍事要地等因素,所以一直發展很慢,人口也沒什麼成長,彌陀這個地方,以往別人問我它在那裡,我都會說--"在岡山靠海的地方,中間隔了一個飛機場(岡山空軍基地)",這是因為"岡山"大家比較知道,彌陀就很少人聽過了,所以只要從岡山進來,再遶過機場就可以到彌陀了。
▼彌陀南寮漁港,虱目魚節都是在這個漁港旁舉辦的
其實這幾年的虱目魚節,我都會帶小朋友去參加,因為除了吃吃喝喝、玩游戲之外,最主要的是要讓他們多認識一下自己的故鄉,瞭解故鄉有什麼文化、特色。在文化節中有一項是我們每次一定會去的,那就是"搭乘虱目魚文化列車",這是免費搭巴士參觀彌陀的特色,有到"蔦松文化館"、吃虱目魚丸、還有到彌陀唯一的漯底山("漯"唸做ㄊㄚˋ),是個很棒的文化之旅。
▼一早10點就搭乘第一班的文化列車到漯底山(2010/12/4)
▼漯底山以前是個軍事要塞,一般人是不能進去的,如今軍方已撤走,現在已經變成公園綠地了
漯底山位於高雄縣彌陀鄉漯底村的東北邊,距離台灣海峽沿岸不到一公里,標高53公尺,東西長約800公尺,南北寬約600公尺,是全台灣最靠近海岸線的惡地形山丘,目前山裡尚有兩座噴泥口,不定時湧出泥漿,當地駐守部隊,為防泥漿外溢影響陣地,使用磚塊砌成導流溝,而天然形成的惡地形地景,因長期部隊駐守,未被破壞,尚保存完整,山中由南化泥岩,經年累月溢出,堆積成丘,再經雨水沖刷風化行成的,指突、潛水涵洞、侵蝕溝、V型谷、天然橋……等,巧奪天工。整座尖銳的山脊,多呈直條狀或樹枝狀,再配上青翠的原生植物,景色可媲美月世界。
▼漯底山漂高只有53公尺,不高,但是是我們全鄉唯一,且最高的山
▼漯底山以前是軍事要地,以前的大砲台已經移走,只剩下砲台基座
▼這幾年鄉公所將漯底山重新規劃及建設,變成一個休閒育教的綠地公園(右下圖為-天然噴泥口)
文化列車的下一站是參觀"蔦松文化展示舘",這個館其實一般時間沒有開放,一年只開放2天,就是在虱目魚文化節這2天,裡面放的是在彌陀所發現的古文物及彌陀嫏村以前古早文物,地方不大,但裡頭可以看到屬於彌陀在地的文化特質。
▼蔦松文化展示舘,幕後推動單位---彌羅港文史協會(有義工協助在解說喔~)
▼1400年前的蔦松文化曾經出現在彌陀的漯底山山腳下,有發現古代遺址,並且有古文物出土
▼我們家小女兒,很天真邊轉邊問這是什麼?還轉了好幾圈(這以前農家常見的機具--穀風機)
▼文物館內有很多以前的農具,其實在我小時候這些好像還有看到,但現在都看不到了
參觀完文化展示舘後,重點來了,就是免費享用"虱目魚丸",一人一碗魚丸湯,雖然在家常常吃到魚丸,但在參加活動和大家一起吃的感覺,就是特別好吃。
▼虱目魚丸及魚皮湯,好吃
▼我們家2位小朋友一下子就吃光
文化列車結束後,另一項的重點就是搭"牛車體驗"(免費),看到牛辛苦的拉車載人,很不忍心上去增加它的負擔,但是為了讓小朋友體驗一下,還是上去了,我們是坐在牛車的最後面,剛好後面的牛車跟得很緊,牛頭就緊靠著我們,真是"近距離接觸",都可以感覺到牛的呼吸,我們家2個小朋友嚇得都縮在一起,這應該可以讓他們印象深刻吧。
▼牛車體驗,讓人體驗以前農家以牛來載運貨物的感覺,但牛真的很辛苦
牛車在傳統的農村生產生活中,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。最早的牛車,是以兩個木板輪構成,輪板直徑約四台尺左右,以櫸樹(桂柔)實木拼湊而成,堅固耐用,板輪 老舊時卸下來還可利用,舊時農倉「古亭畚」都以廢輪板當底座,所以稱為「車輪畚」。牛車後來發展成為四輪,前頭兩小輪,後兩大輪,車身寬1.3公尺,長 3.5公尺,高1公尺,小輪直徑0.54公尺,大輪直1.02公尺,骨軸木材輪包鐵皮,全車以堅硬櫸木製成,載重力強,百年不壞。汽車傳入台灣後,牛車車 輪也有改用橡膠輪胎者。
▼牛車載滿人,要很用力的拉,主人有時候還要下來牽牛或者趕牛,不過聽說牛與主人的感情都很好
另一項體驗是搭"雲梯車",這種體驗不是一般可以坐到的,除了辦活動給人體驗外,另一種就是高樓火災被救的時候會坐的,最好不要在那時候才用。近幾年的虱目魚節,彌陀的消防隊都會讓民眾免費體驗搭雲梯車,現場還另外有宣導防火知識、CPR的教學、消防水槍的噴水等等,是個義意的體驗。
▼搭上雲梯車上升到最高點,再慢慢下來,另外還有噴水體驗,要打敗"噴火龍"喔~
▼一次只能幾個人,上面有消防隊員操控,有懼高症可能會怕怕喔~
虱目魚節的重點當然是特產-"虱目魚"囉!會場有安排一段時間在拍買虱目魚,很便宜1條20元,很多人排隊購買,要自備零錢,付錢拿魚就走人,很熱閙。另外會場旁還有很多賣虱目魚丸,有的都是現場現做現煮,新鮮帶回家。另外也有虱目魚大餐,都是虱目魚相關料理,看起來另人垂延三尺,不過都要事先預約才有。
▼現場虱目魚大拍買、有賣虱目魚丸(很多可以試吃喔~)、還有虱目魚大餐
這次的虱目魚文化節,其實還有搭遊艇到港外遶一圈,一趙約30分鐘只要50元,憑票根還可買1隻虱目魚(20元),很划算,所以很多人排隊等船,也因為人太多,我們就放棄搭船了(去年我們有搭過)。另一項是傳統的皮影戲表演,這項也是彌陀鄉特有的民俗技藝,我們因為在外面逛太久,時間沒有搭配好,所以也沒有看到,不過2個小朋友在國小會有皮影戲相關的課程,所以也不急於一時要看到表演。
這次真的很難得可以將我自己故鄉-"彌陀鄉",呈現在我自己的部落格中,這都要感謝所有參與這項活動的工作人員及幕後文化推動者,有他們的努力,地方文化才能深根,讓我們的下一代更認識自己在地文化特色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媽媽口述煎虱目魚的技巧:煎虱目魚肚的方法,要記得它很會噴油,要加蓋,用中大火煎,等一面熟了(顏色變好吃的顏色),關火,等不會噴的時候,再翻面,蓋鍋蓋,再開中大火煎,等熟了關火就可以了,先從皮那一面開始煎,等熟了再煎肉的那一面。(以上是我媽媽的口述,我從來沒有試過,因為我不會煎魚)
- Dec 05 Sun 2010 08:04
彌陀虱目魚文化節(2010年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